納米材料(NMs)因其所具有的獨特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然而,隨著納米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,人們對納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應的信息需求不斷增加,納米材料的毒性及其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已經引起科學界和政府有關部們的重視。但通常傳統(tǒng)毒性檢測方法不僅需要標記細胞,還容易受到納米材料特異性干擾的影響,造成假陰性或假陽性的檢測結果。因此,開發(fā)一種可靠且經濟高效的方法來評估納米材料的毒性,對于正確識別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確保納米技術的安全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
近期,發(fā)表在《Nature》上的一項研究中,調查了無標記阻抗流式細胞儀(Ampha Z32,瑞士)在體外納米材料毒性篩選中的可靠性和適用性,并將其檢測結果與臺盼藍(TB)染色排除法和常規(guī)流式細胞法(FC)的檢測結果進行了比較。結果表明,Ampha Z32阻抗流式細胞儀與兩種傳統(tǒng)方法的檢測結果一致,是一種穩(wěn)定、可靠、無需標記且不易受到干擾的檢測方法。
圖1 不同頻率下,失活細胞(綠色)與活性細胞(紅色)的分離
圖2 通過IFC檢測的U937細胞對NM-300K(Ag,100μg/ mL)的急性毒性效應
活細胞(紅色),暴露在NM-300K中10min(藍色),暴露在NM-300K中30min(紫色)和壞死細胞(綠色)
圖3 劑量反應曲線:TB&IFC分析
灰色虛為陰性對照,即健康細胞的平均值“SE”(%)。與對照組(0μg/ml)相比,單次方差分析(n≥3)結果顯示,毒性效應具有統(tǒng)計性意義(P?≤?0.05、**P?≤?0.01和**P≤?0.001)
圖4 FC(常規(guī)流式細胞儀)& IFC(Ampha Z32阻抗流式細胞儀)測量結果對比
以上結果表明,IFC法無需染料/標記,不易受納米特性的干擾,克服了傳統(tǒng)活力分析的局限性,是一種高效、快速、環(huán)境友好且可靠的納米毒性篩選工具。
原文:
Ostermann, M., Sauter, A., Xue, Y. et al. Label-free impedance flow cytometry for nanotoxicity screening. Sci Rep 10, 142 (2020).